从宝湖到阅海湖,从恢复建设的犀牛湖到滨河沿线的片片湿地;站在城中,蓝天晴空,远眺贺兰山,轮廊清晰的山脉犹如屏障守着凤凰城……一幅幅优美图景见证着宁夏坚持“生态立区”战略,大力推进银川都市圈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。
今年上半年,全区地级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4%,较2018年同期提高5.8个百分点,其中,银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%,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;水环境质量方面,都市圈66个考核断面基本实现采测分离,2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工作全面启动,黄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8.6%……
这一组组数据的出现,绝非偶然。
“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好不好,老百姓一抬头就看见了,这也是监督让我们要认真践行环保责任。”8月28日,宁夏泰益欣生物科技公司环保总监王晓军说,该公司烟气超低空排放改造通过试运行“考验”,正式投运使用。
他告诉记者,企业投资了7000多万元,通过改造升级脱硫、脱硝和除尘等设施,先后进行了特别限值排放和超低排放改造,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全部降低一半及以上。
“今年,银川都市圈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排放限值改造、自备电厂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,是重点项目工程。”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,截至7月底,银川都市圈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303个,完成率66.2%;淘汰燃煤锅炉33台,完成率达到80.5%;燃煤锅炉改气改电15台,完成率41.7%。
今年,在石嘴山市崇岗煤炭集中区域,一场治理“散乱污”的风暴已经掀起:236家已经被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被断水断电,177家停产整治的企业全部进行了断电……
“强化银川都市圈环境联防联治,落实强力整治‘散乱污’企业等举措,目标就是为了提高都市圈环境质量。”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。截至6月底,银川市、石嘴山市、吴忠市及宁东管委会共排查“散乱污”企业855家,其中,关停取缔类企业687家,停产整治类企业139家,限期搬迁类企业29家。
初秋,典农河西夏区段两侧河堤上,600余亩樟子松、垂柳、山桃、山杏映衬着潺潺流动的河水——这是银川都市圈实施碧水行动的缩影。“水质提升,让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。”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黄花村党支部书记杨广说。
今年,我区以新时代黄河保卫战为重点,继续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,全区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比例达到94.87%,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工程已基本建成,取缔入黄入河直排口56个。
上半年,自治区下达了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奖补资金2亿元,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资金4.9亿元,其中,向银川市划拨6552万元,向石嘴山市划拨5604万元,向吴忠市划拨4933万元,宁东基地划拨1361万元,这些资金项目的投入,为促进银川都市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保障。
看得见贺兰山,望得见黄河水,记得住塞上江南。如此目标,宁夏将继续全力打造银川都市圈西部生态屏障。(记者 李 锦)